公文式的起源
公文 公(Kumon Toru)的故事
学习能力,将转变为生存技能。
因一对父子的羁绊而诞生的KUMON。
因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而诞生的公文式学习法,已经走过了半个多世纪,
始终秉承着创始人的理念,致力于培养孩子们的“学习能力”。
公文式诞生的契机是一个孩子的一张成绩不理想的数学试卷。当时就读小学二年级的公文 毅试图隐藏这张数学试卷,可是却被他的母亲发现。母亲一直认为儿子的数学学得不错,可这张试卷的成绩让她很担心,于是她要求当时身为高中数学老师的丈夫公文 公想想办法。身为父亲的公文 公决定自己亲手为儿子编写学习材料。公文 公认为“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己主动学习的态度和习惯”,而在为儿子编写学习材料时他最重视的也就是这一点。
为了培养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,必须让儿子能每天持续自学自习,并且能尽快地提高学力,身为高中数学老师的公文 公非常清楚,计算能力不足是很多学生在学习高中数学时感到困难的主要原因,为此,公文 公花了大量心血,独自编写了一套以培养计算能力为学习重点的数学学习材料。此外,这套学习材料还能让孩子以自学自习的方式不断前进。这也是因为公文 公从自身的教学经验中深深体会到,不依赖于他人的教导、靠自己的力量学习才能获得扎实的学力。

(高中教师时代,1955年左右)
长子 公文 毅
(小学二年级时)
公文 公当年为公文 毅在活页纸上手写的计算题,就是今天公文式学习材料的雏形。公文 毅每天用30分钟左右的时间,自学完成父亲编写的学习材料。通过这样的自学自习,公文 毅的学力不断提高,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已经能够独立解答高中数学的微积分问题。邻居家长看到公文 毅如此大的进步,纷纷请求公文 公帮助自己的孩子。于是,公文 公邀请附近的孩子到自己家里来,让他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。一段时间后,这些孩子的学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。“我要用这种学习法开发更多孩子的潜能。”1958年,公文 公在日本大阪创立了公司,决心要开设更多的公文式教育中心。以“自学自习到高中学习材料”为目标,通过让每一个孩子自学自习适合自己能力的内容来提高能力——公文式学习法的推广由此开始。

孩子原本就拥有自我成长的能力,在读、写、算的过程中,他们会培养出“只要去做就一定能做到”的自我肯定意识和自学自习能力。公文式认为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自己开拓人生的“生存技能”,也就是能实现自我价值、无论在什么时代都能为了理想和目标不断挑战的能力。因一位父亲对孩子的爱而诞生的公文式学习法,从一个人传给更多人、从一个地方传到更多地方,现在已经跨越语言、文化、历史的界限,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不断推广。
公文 公(1914-1995)
生于日本高知县。大阪帝国大学理学部数学科毕业后,先后于母校土佐中学、高中以及大阪市立樱宫高中等从事数学教学工作33年。
1958年,创立大阪数学研究会。1983年,更名为(株)公文教育研究会。
主要著书:《公文式算数的秘密》(广济堂出版)、《试一试》(公文出版)、《错不在孩子》(公文出版)等。


公文 公和夫人同心协力进行指导的丰中上野坂教育中心(1965年左右)

在巴西演讲的公文 公(1994年8月)